——汉语言文学专业副教授郭素媛
一、我们的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也是一个有能力与时俱进的专业。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立足于本专业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传统优势,紧密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调整,完成了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人文素养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写作能力”、“文化传承与研究能力”两大核心能力,并以培养高水平的写作人才为办学特色。
我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未来的升学和就业为导向,因材施教,在选修课阶段实行分流培养,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未来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我们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部放到必修课阶段,计划在前4个学期开设。而在选修课阶段分两个方向,一是汉语言文学研究方向,主要针对想考研和从事教师行业的同学;二是文化创意产业方向,主要针对热爱写作、擅长写作、有志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同学。专业选修课阶段的课程从第5个学期开始开设,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方向较汉语言文学研究方向实践性更强。
二、我们的老师、同学
我们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目前拥有专业教师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10人,硕士生导师1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他们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多人多次被评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学名师”、“优秀教师”。
我们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拥有一批热爱写作、擅长写作的同学。他们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同声学社”,微信号为“ts20141026”。每年我们还会结集印刷《同声学刊》学生作品集,举办“原创文学作品展演活动”。
三、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专业就业面宽,社会需求量大。同学们毕业后可以到各级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从事文职干部、文秘人员、新闻记者、报刊编辑、宣传文化人员等工作;可以到各类大、中、小学校、科研机构从事汉语言文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可以从事出版、传媒、广告、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更可以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为未来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也是硕士点、博士点最多、考研率最高、发展空间最大的专业之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真正可以称得上博大精深的专业。在这里,你可以思接千载,与孔孟对话,受老庄熏陶,悟佛道精华;可以神游八方,认识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徐志摩、张爱玲……,经历他们的人生,感悟他们的情感,仰慕他们的才华;可以增广见识,了解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千年汉字的演变史,了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但丁、雨果、黑格尔、康德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当然,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但更重要的还是素质的提升、气质的锤炼、能力的提高。
每个人都期待一个既能“兼济天下”又能“独善其身”的美好人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可能是最能帮助你接近这个目标的专业。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等,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汉语言文学人的毕生追求。终点很远,但我们一直幸福地在去往前方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