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暂无用栏目 >> 科研工作 >> 科研动态 >> 正文
纪录片导演刘湘晨教授做客第126期学术前沿论坛
作者:刘泺丹  编辑:刘泺丹  复审:   终审:王连峰  来源:文化传播学院  点击:   日期:2021-05-11

为推进学术信息交流、开阔学生视野,推进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5月8日下午,由科研处主办、文化传播学院承办的第126期学术前沿论坛邀请到著名纪录片导演、影视人类学家、新疆师范大学刘湘晨教授在躬行楼虚拟演播室举行“影像文本的构成——《以火为炬》《牧季之春》展映与交流”主题讲座。广播电视学专业部分教师与学生参加讲座,并通过腾讯会议平台进行线上同步直播。

在影片播放前,刘湘晨教授先简要介绍了影视人类学目前的发展与个人拍摄计划,并对在场学生表示期许。刘教授表示,纪录片更侧重于拍摄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影视人类学的诉求在于文本的完整、学术发现和阐释。在此,影视手段已经不是辅助性、被动性的工具,镜头取代了概念成为思维介质,镜头的语言具有不同于文字文本的特质。

CA91

在影片展映结束后,刘湘晨教授以《牧季之春》为例,分析了影像文本翻译、修辞、阐释的构成方式,并解释了显性阐释结构与隐性阐释结构的影像信息表述与其学术意义。讲述了如何通过对人与细节的刻画,表现环境对人的塑造、历史的变迁、多元构成的信仰体系等内容,并强调了影视人类学的学术表达特征。最后,刘教授与在场的师生行了充分交流,解答了在场老师和同学的疑惑,并就纪录片拍摄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次讲座开拓了广播电视学专业同学的文化视角,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同学们积极创作真正聚焦社会、聚焦环境的影像作品,有利于文化传播学院影像创作、学术研究方面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精神。文化传播学院将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发挥“音、视、图、文”一体化传播优势,以地域文化研究与传播为切入点,聚焦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

刘湘晨,纪录片导演、影视人类学家、新疆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百佳电视工作者、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十年特殊贡献奖”获得者、第八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新疆首届十佳新闻记者。代表作品有:《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大河沿》《阿希客:最后的游吟》《献牲》《祖鲁》等。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 邮编 250103
电话:0531-58997345
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