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著名文史研究专家,济南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华松研究员应邀来我院作了题为《济南历史文化的演进与成就》的讲座。下午四点,在知行楼308教室,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振、闫春宇,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郭素媛及汉语言文学专业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张华松老师从龙山文化与大舜文化之间的联系入手,分别对城子崖龙山文化、圣王大舜、历山与舜井进行了讲述,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济南大舜文化的悠久历史与重要作用,并点出大舜文化与龙山文化二者“二元一体”的实质。张华松老师以济水为线索,梳理了济水流域与舜、禹、商王、周道的渊源,并从济水孕育齐鲁文化角度及济南古人伏生传经的历史阐发了济南深厚的文化荣光,为听众带来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济南文化之旅。


张华松老师还阐释了济南这座文化之城与名士之城。济南作为天然的泉林之城自然条件优越,济南郡西迁历城后,城市地位提升,经济发展繁荣。“东来只为林泉好”“共事林泉郡,忘归南北人”。这座城孕育了“婉约以易安为宗”的李清照、“豪放惟幼安称首”的辛弃疾等词曲家。济南不仅是一座诗城,是北方词曲创作的中心,还是改革与革命的先锋之城,近代许多历史事件都与济南相关,如清末新政与自主开埠、五四运动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等等。作为省会城市,济南还有着繁荣的省会文化。
张华松,山东文登人,济南社科院副书记、副院长、研究员,济南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地名学会城市地名专业委员会专家小组成员,济南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委员,济南名泉研究会名泉历史文化专家组组长。主持编纂《济南通史》(七卷本)、《济南文化通览》等,出版《齐长城》、《济水与济南》、《济南探秘》、《长清的西南角》等著述30余种,发表《殷末十年征夷方取道济水考》、《秦代的博士与方士》、《月神崇拜与方仙信仰》等论文七十余篇,完成《济南大舜文化发展史研究》、《济南泉水人文传承价值研究》、《济南北郊生态之变的历史考察》等各类课题二十余项,长篇研究报告《弘扬济南历史文化,打造济南文化软实力》,被市委办公厅、市政府研究室等多家市直机关部门作为干部学习材料予以印发。先后获“济南市首批青年学科带头人”、“影响济南年度文化人物”、“济南终身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称号。
近年来,文化传播学院在中国地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的引领带动下,致力于地域文化尤其是齐鲁、济南地域文化的研究、传播工作。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将地域文化研究、传播作为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科研与教学方面致力于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此次讲座使专业师生受益匪浅,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讲座坚定了文化自信、拓宽了学术眼界,将与张华松老师保持联系,争取在地域文化研究与传播领域做出更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