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劳动教育,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助力乡村振兴,文化传播学院组织开展了劳动教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文传学子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成果颇丰。
2020级广播电视学校企二班“星与火”实践团队
2023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三年,乡村振兴战略将迎来许多举措,诸如大力开展乡村建设活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2023年1月27日,文化传播学院“星与火”实践团队来到德州市齐河县祝阿镇,深入一线基层,深入人民群众,切实地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实践队对多个社区进行走访调查,发挥广电专业优势,用镜头记录当地产业振兴实况,为乡村产业振兴建言献策,助力共同富裕。
在寻访过程中,“星与火”实践团队来到祝阿镇党群服务中心,了解到祝阿镇正积极打造“吃住行游娱”旅游全产业链条,逐步探索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安德湖、中国驿中华美食小镇等特色景点吸引众多游客纷纷打卡。祝阿镇坚持打造“一村一品”,发展现代特色旅游业,通过党建领航,挖掘夜景,擦亮古村,传承发展好民俗文化,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全镇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向上的喜人局面。


在实践中,团队成员了解到祝阿镇近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了解到乡村产业振兴的相关政策与落实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实践队员与当地居民亲切交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寻访期间正值春节,大家走出家门扭秧歌、打腰鼓、沉浸于非遗手造节活动中,从中团队员们能深刻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本次实践活动促进了社区志愿者工作站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也充分展现出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四班乡村振兴队
乡村振兴队由2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4班的王珺玚、曲俊桦、张璐瑶组成。在寒假期间,队伍成员走进乡村,深入基层,深入到乡村中去,调查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01王珺玚同学走进了寿光市东关村
东关村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是寿光市较早进入企业级管理的村子,村民们全部入股。东关村位于城郊,发展种植业,村民每年都会得到分红,并且东关村的附近有一所小学,这使得东关村成了学区房,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关村得到了更快、更强的发展。

02张璐瑶同学走进了灵宝市思平村
思平村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是灵宝市的一个新农村。思平村在附近开办了一个大型夜市,发展餐饮行业,为村民们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提高了思平村村民的收入。并且思平村处在灵宝市新区,近几年,政府正在大力发展新区,有不少小区建立在附近,还有小学、初中、幼儿园、医院等,这更助力了思平村的发展。


本次实践活动宣传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认识到了当前的乡村状况,切实地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体会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队伍成员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与基层面对面,研究乡村振兴的方案,助力乡村发展,期待在未来能够踊跃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22级汉语言文学一班黔地调研组
2023年1月30日,由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组成的“黔地调研组”来到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的云山屯村进行实地考察。
安顺云山屯本寨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物与历史文化习俗,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列入云峰屯堡风景名胜区。黔地调研组成员结伴参观云山屯本寨古建筑群,通过资料研究和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了解到“屯堡人”在黔中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生息繁衍,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时至今日,他们仍传承着明朝时期江淮一带的汉族文明,延续着明朝的军旅屯戌文化,由此形成了人们所知道的“屯堡文化”。


我组成员在对村寨里的村民、云山村村支书进行访谈时,了解到云山屯村有“逢九上香”的习俗,正月初九恰巧是他们到庙上焚香化纸的时间。我组成员秉持着入乡随俗,遵循当地文化习俗,不破坏当地生态坏境,不损坏传统遗址的原则,观摩了此次传统习俗。
此次实践活动,我组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广乡村文化建设。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诸多极富特色和价值的文化。我组立足于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找到小切口,选取贵州极有特色文化的几个文化村落从多方面进行研究比对,围绕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主题展开,通过实地调查来了解当下传统村落的发展状况,力求能够帮助和引导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在未来踊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22级汉语言文学校企四班刘晨冉
为了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文化传播学院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志愿者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我身为当代青年,积极参与其中。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康润果蔬有限公司,是有名的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发展的公司。实践从2023年1月3日到1月27日,为期25天。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康润有限公司立足于韩路村劳动人民对梨、苹果的辛勤劳动,采用线下与线上结合的形式,对水果进行宣传和买卖。我去此公司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用互联网新媒体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体会主播的不易,带动新的消费。线下亲自与果农交流,去公司现场进行水果挑拣、包装、买卖,体会了果农的生活。
通过此次寒假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我更好的亲身体验了乡村振兴的蓬勃开展,感受到了成果的显著。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更加热爱劳动,深入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好青年。
2022级汉语言校企一班李子桓
枣庄市山亭区返乡大学生利用寒假,热情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发挥青年学生的劳动价值,为家乡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1月19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一学生李子桓与当地其他志愿者到山亭区徐庄镇大峪村参加志愿服务,向当地村民发放自己写的福字和春联,带着祝福问候当地村民;此外,在当地组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宣讲报告,大学生与村民的互动交流,让抽象的理论和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起来。同时,志愿者组织文学作品阅读活动,把自己准备的图书送给村里孩子,在阅览室里与一起读书、讲故事,将自己的所学所知分享给孩子们,去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情,给孩子积极的人生方向指引。
至在心中,愿在行动
众多文传学子参与到了劳动教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在实践当中感悟劳动、享受劳动,在实践中聆听家乡人民的心声,推动建设家乡更美好的未来,这是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彰显出青年一代澎湃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