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滨海渔村现状,探究渔村经济业态和宣传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8月20日至25日,文化传播学院“共创蔚蓝”社会实践团队时隔一年再次来到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吴家台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此次调研延续一年来团队研究基调,对日照吴家台这一滨海渔村的发展进行实地调研。


魅力吴家台精品新渔村
吴家台,紧邻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和日照海洋公园,距离海水浴场仅有百余米,拥有碧海蓝天金沙滩,旅游资源丰富。2022年底,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启动百家精品民宿改造计划,通过“茶旅”“渔旅”“农旅”融合,打造出“茶民宿”“山民宿”“海民宿”等“网红”与口碑兼具的精品民俗和渔家乐。2023年,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引进专业团队,建成了吴家台太平洋小巷和伴夏小城文旅项目,将吴家台打造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红”的综合性近海生态生活乐园。
如今,吴家台民宿发展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由标准间到精品民宿,由普通住房到特色庭院,吴家台民宿发展紧跟时代潮流,顺应游客的需求。吴家台村书记闫善章说到:“现在我们村大概有360户是在经营民宿的,今年新修缮的民宿有50户左右,跟之前对比我们的街道也有些变化,通过政府联系,由北京专业设计团队打造了太平洋小巷这条特色网红街道。”


通过为期一年的前期调研与跟踪,团队成员再次走进“王美丽的民宿5号院”民宿。今年年初,做了20年“渔家乐”的王玮玲,趁着旅游行业复苏的东风,投资了40万元用于民宿小院的提档升级,她给自家民宿的房间起了与海有关的名字——“近海”“伴海”“观海”“咫海”“听海”“闻海”,相比于去年有了树屋房、滑梯房等6间亲子客房。村民一致认为,当前游客对精品民俗的需求旺盛,加快民宿改造和转型,提供更好的住宿条件,是为自家旅游产业创收的重要前提。
展两轮调研再遇是夏天
“这里跟去年夏天相比真是变化太大了,街道变美了,民俗餐饮也越来越有样了!”团队成员吴孟霖边走边感叹道。四季轮转,再见焕然变新天。经过两年,坑洼积水的街道变成了色彩斑斓的打卡街,街道两侧的装饰美观大气,墙上绘着大海,旁边立上了时髦的标语,门头不再只是红底白字,而是加上了许多别有用心的设计,千篇一律的标准间里脱颖出独具特色的民宿小院。质朴无华、白玉微瑕是吴家台,年轻潮流、热情奔放也是吴家台。


去年夏天,团队采访到了“不倦”民宿的老板闫向章,今年,团队再次同闫向章聊起了民宿经营状况。他表示,一年来在“不倦”民宿上投资了几十万,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成果,也成为了吴家台精品民宿建设的“试点工程”和领头羊。同时,团队了解到,吴家台现在有30多万粉丝的民宿账号2个,20多万粉丝的民宿账号5个,10多万粉丝的有十余个,每一个渔家商户都有自己的短视频账号来进行宣传。现阶段,吴家台精品民宿的订单大多是通过线上预约入住的,尚未改造的民宿则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对于新媒体平台的使用不如精品民宿。


吴家台经过这一年的蜕变,接客人数达到了新高峰。据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文旅局统计,今年以来,吴家台共接待游客367万人次,住宿、餐饮、娱乐、旅游商品销售等旅游综合收入2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3%和71.5%。文旅产业已成为吴家台乡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吴家台村委会成员闫晓伟表示,今后将进一步鼓励村民进行民宿改造,预计今年秋天吴家台又会迎来一批民宿改造的热潮,为吴家台“太平洋小巷”建设贡献力量,打造更好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满载而归,不虚此行
太平洋小巷经过90余天的建设,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投资3000余万元新修的网红打卡街区,缓解了交通压力,“串”起了颜值再升级后的渔村美景,实践了“要想富先修路”的真理,这一条路,为吴家台旅游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路基”,也打通了“共创蔚蓝”社会实践团队的研究路径。


渔村振兴是主题,提振改造是关键。实践期间,团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将多主体的采访进行整理归纳,实践期间按时进行总结和复盘,积极讨论,为实践的顺利完成做好了工作。

行于海滨岸,神寓世外天。此次社会实践,团队充分感受到了吴家台一年以来的发展变化,以吴家台民宿发展和旅游经济提升窥见了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的乡村振兴大改变。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吴家台民宿升级发展和新媒体宣传,将专业所学与乡村所需深入结合,为讲好新时代故事做出努力,为乡村振兴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