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红色资源,在实现红色文化基因传承保护的基础上,推动红色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1月18日—1月21日,文化传播学院“匠心染艺,薪火相传”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烟台市芝罘区,紧密追寻红色足迹,探寻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

走进草木染,传承非遗文化基因
1月19日,团队首先走进烟台市所城里玖染布艺扎染工坊开展调研,寻访非遗草木染传承人魏岳,探寻草木染技艺活态保护与创新传承之路。在讲解草木染的传承历史时,魏岳提到,在革命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会就地取材,利用植物资源对军服进行植物染色处理。这段历史,让团队成员了解到了草木染这项传统技艺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价值。团队参与了草木染色工艺流程,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技艺的精致与艺术性,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成员郑玲瑶感慨道,草木染的过程很有趣。尤其是最后将作品放进染缸,颜色渐渐呈现出来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

讲解胶东史,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胶东,是一片革命的热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更是一片英雄的热土。实践团队先后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胶东革命史陈列馆、抗日烈士纪念碑,重温红色胶东革命文化,通过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历史,感悟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为更好弘扬红色精神,团队针对到场馆参观的全国各地游客,进行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并开展胶东红色革命历史志愿宣讲。团队成员姜珊珊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小小的社会实践,能为胶东地区红色文化的宣传提供帮助。

此次社会实践将探寻非遗文化与重温革命历史相结合,让团队成员进一步加深了对胶东地区的红色文化和胶东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团队将基于此次社会实践调研,了解和探索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活化利用并形成科研创新成果,在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双创”的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