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淮海战役胜利77周年,文化传播学院“千简四佰久拾一”实践团队于7月10日走进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开展“守护红色记忆,赋能历史传承”主题实践活动。
“民心丰碑”前感悟人民伟力
纪念馆门前,披红挂彩的“独轮车轮雕塑”静静矗立,团队成员在此驻足凝视时,无不被深深触动。这座象征人民伟力的雕塑,恰是陈毅元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一历史真言的生动印证。望着雕塑,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眼前浮现出当年543万支前民工的壮阔身影——他们以血肉之躯推动88万辆小推车,在风雪中运送44万吨军粮,耳畔似有吱呀作响的车轮声传来,其间更夹杂着“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的铮铮誓言。这份跨越时空的震撼,让团队成员心中涌起深切的感动与敬意,也愈发明白:民心所向、民力所聚,正是千万辆小推车碾出的车辙,稳稳托起了新中国诞生的黎明。

烈士语录墙前洗礼忠诚信仰
踏入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区域,团队成员的目光被一座由透明玻璃板构建的语录墙吸引。玻璃板上,烈士牺牲前书写的质朴话语清晰可见:“告诉俺娘,儿没白养!”“下辈子还当解放军!”“为了新中国,前进!”……这些文字字字泣血,句句千钧。透过这些穿越战火的肺腑之言,成员们真切体会到,先烈们对党有着毫无保留的忠诚,对信仰秉持至死不渝的坚守,对人民解放事业怀着赤胆忠心的奉献。这面语录墙,也由此成为一堂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课,涤荡着每个人的心灵,让大家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战场交通壕里体悟牺牲奉献
在精心复原的“碾庄圩战场交通壕”实景中,团队成员沿着狭窄壕沟缓步前行,斑驳弹痕触手可及,仿佛瞬间穿越至烽火连天的岁月。听着讲解员深情讲述通信员“广广”为掩护战友英勇牺牲、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架起“十人桥”等事迹,成员们驻足凝视战场遗迹,神情肃穆。这片曾浸染英雄鲜血的土地,让团队成员深切体会到,脚下每一寸平安土地,都凝聚着革命先辈的牺牲与奉献。纪念塔上镌刻的三万多名烈士英名,其承载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力量源泉。

铭记峥嵘岁月,不忘历史辉煌;展望时代征程,满怀信心前行。未来,团队成员将以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坚定不移推进革命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把“淮海战役小推车”精神这一宝贵财富,切实转化为报国的实际行动,在新征程中续写奋斗篇章。